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母船水面支持系统吊起蛟龙号。(新华社发)
大国重器书写中国奇迹——“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中国制造彰显中国底气——火电、水电、核电、输变电装备进入“百万时代”;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日开行数量超过170对;“蓝鲸1号”超深水双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助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采成功……
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回顾70载历程,中国制造业穿越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在2010年重夺丢失了一个半世纪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如今已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一无所有”到门类最齐全
“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网上曾流传一个视频,主题是“在美国可以不用中国制造吗?”美国挑战者在24个小时不用中国制造后,得出的答案是“可以,就是活不下去”。他翻了一遍身上服饰的标签,发现全都印着“中国制造”,就连手里的苹果手机也是中国组装。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席卷全球”。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但70年前,中国制造却几乎“什么都不能造”。“而今,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如是说。
70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汽车,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韩建飞介绍,1956年7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12辆以前苏联“吉斯150”为原型的解放CA10型卡车下线,正式结束了“中国造不出汽车”的历史。2018年,全国汽车产量超过2780万辆,占全球的30%,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
中国制造马达强劲、蹄疾步稳。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至2018年的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约971倍。
“经过70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形成了体系化的产业链和全球化的供应链,建成了一批规模化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韩建飞说。
从学习模仿到创中国品牌
1994年,九阳发明了全球第一台豆浆机,这也是中国人发明的第一台家用电器,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在全球家电行业崭露头角。25年来,九阳专注创新,推出不用手洗豆浆机、无涂层蒸汽饭煲、炒菜机器人等一系列原创智能新品,见证着中国家庭厨房的变迁。九阳的原创之路证明,不靠别国的技术,靠自身专注原创的那份匠心,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一样能够占据全球家电行业领先地位。
回顾70年,中国制造从学习模仿和代工起步,逐步走向原创创新和铸造中国品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制造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韩建飞介绍,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7年的自我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从前苏联学习并建立起一整套工业体系。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0年的代工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三来一补”合作模式兴起,中国制造自此起步。“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本质是利用国内低成本优势,通过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的业务模式,为国际企业代工,赚取基本加工费,形成了中国制造的初期形态。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2010年的全球化阶段。随着加入WTO,我国迅速融入全球大市场分享全球化红利。国内制造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让我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我国通过扩大开放既快速推进了自身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又对全球产业链构建作出巨大贡献。国内优秀制造企业已开始走向全球,而机床、汽车等行业的国内大型制造企业也成功进行了国际并购。
“第四阶段则是从2011年到现在,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也是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阶段。”韩建飞说。
从制造工厂到产业链高端
9月19日,华为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手机Mate30系列,起步价为799欧元,最高定价甚至高达2095欧元。华为并非打着高价的噱头,而是一直定位高端。多个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第二。
曾几何时,在价值链处于低端的中国制造终于站在了高处。2010年,华为手机的销量仅有300万台。2019年5月,华为手机全球市场销量已经破亿。
中国制造业正由大谋强。2010年以来,我国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并向制造强国迈进。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涌现出来。2018年,我国共有120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其中,以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有50多家。与中国制造业共同成长的还有联想。1984年,联想在中关村一间传达室里诞生,现在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超过3500亿元的全球化高科技公司。
创新驱动发展。“70年来,我国制造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促进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苗圩举例说,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走向“领跑”,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70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制造业在主要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70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全世界遍布“中国制造”的身影。70年,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中国制造业正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70年,补齐短板、转型升级,身处全球第三梯队,中国制造仍在爬坡过坎、力戒浮夸、脚踏实地,努力勇攀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