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张建仕:江西的地理人文,酿就一杯四特好酒
人文底蕴、稻作文化、地理位置,造就四特好酒的因素缺一不可。
10月29日-31日,2023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第二季)走进四特酒。来自江西师范大学、樟树博物馆的专家顾问对四特酒及其产地樟树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丰富的阐释和论证。江西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爱华从文人传统和江西地理环境的角度,为四特酒找到了能酿酒、酿好酒的渊源。江西樟树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建仕从历史视角,剖析了樟树的文明脉络及四特酒的发展沿革。
|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团队在江西樟树阁皂山调研。图为阁皂山鸣水桥,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石砌单孔拱桥。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以下为两位专家发言内容实录(节选):刘爱华:四特酒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
从樟树的底蕴来看,从考古中就能发现它与酒有一些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比如筑卫城、樊城堆、吴城等有名的考古遗址,三个遗址中均有碳化籼稻的出土,这是樟树具备产酒条件的早期佐证。传说樟树有一人物仪狄,《太平御览》中,“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证明夏禹时期他已经在做酒。虽不是今天的白酒,但传说是基于生活的真实,说明当地是有这样酿酒传统的。比较明确的与四特酒有关联的文人是唐代白居易,他来过樟树很多次。元和十二年,白居易写过一首有名的《赠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里面谈到的酒,应该就是当地的四特或者清江土烧。
|数百年的古树伫立在樟树市,也是四特酒历史的见证者。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到宋代,一些与酒相关的人文诗词特别多,如“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落日照江浦,轻帆过酒家”“何时不负登临兴,把酒经过阁皂山”等等。北宋时期,樟树有管理酒生产的两个官方机构,造酒库和茶酒司,表明樟树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产酒地了。
南宋时期,很多文人来樟树品尝过四特酒。比如说淳熙初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阁皂山崇真宫讲学时,留有一句“一樽底处酬佳节,俯仰山林慨古今”。
明代的袁州府分宜教谕宋应星,在任职的三年时间,他考察了包括樟树在内很多地方,写出了一部“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与酒相关的,是在《曲蘖》篇详细记载了酒母、药用神曲、丹曲三种酒曲的原料、配比、制造技术及用途等。
|四特酒曲的成熟需要五个阶段,三次以上翻曲。既有高温曲的酱香、浓香,又有中温曲的清香,再加上优质整理大米的米香,诸香合一。如今,它们正在金灿灿的阳光下厚积薄发。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第二个,我想谈一下江西文化和四特酒的关联。
首先是地理环境。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在江西的中北部。
鄱阳湖的农耕文明特别发达,在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都发现了炭化稻米、植硅体,是12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和孢粉遗存。
这把中国稻作历史往前提了5000年,万年仙人洞也由此成为世界稻作之源。
《搜神记》里的《毛衣女》,发生在樟树旁边的新余,文献中也提到“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其中的“田”可证明稻作发达。
后来专家分析,这种鸟其实就是白鹤。鄱阳湖地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冬季有300多种,60万余羽候鸟在这里过冬。
这也反映了江西从古便是山清水净,水鸟众多的地方。
|水的润泽不仅为动物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补给,同样也养活了世世代代居于此地的人类。稳定充足的水源,滋养江西的农耕文明。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北宋江西吉安泰和有一个叫曾安止的人,写了一部《禾谱》,这是中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
从地理位置看,樟树处于鄱阳湖平原的南缘,稻作文化发达,水资源丰富。
另外,京杭大运河使得江西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交通的发达,水系的贯通,对江西的稻作文化也有助推作用。关于江西的粮食生产情况,有一个记载叫“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南宋时期全国的朝粮,全国是600万石,江西占了1/3——这些都为酒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我还找到了一个樟树的顺口溜:“一村一姓风不同,清江伢崽有奇功。不满十岁会喫酒,刚刚成人做郎中......村前一爿卖药店,村后小铺有酒沽。”这就把樟树的两大特色,药和酒,通过民间的顺口溜反映出来。
张建仕:
樟树酒业的发展与其文明变迁、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在赣江、袁水汇流处,在“控南蛮而引瓯越,汇双流以连彭蠡洞庭”,素有“四会要冲、八省通衢”之称的苍茫大地上,在距今约4500-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他们也用自己的双手,揭开了樟树人类的历史。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受暖湿东南季风影响,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人类居住与候鸟过冬。 图源/视觉中国樟树步入奴隶社会后,青铜文化高度繁荣,农业生产进入“犁耕农业”阶段,粮食生产的发展,为酿酒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吴城出土的酒器有与中原造型相同的青铜斝(jiǎ)和铸造青铜斝的石范,另外酒器樽、爵等均有出土,说明这里的酿酒业已相当发达。
樟树酒文化,有文字记载是从南宋开始。
爱国诗人陆游在江西临川任职时著有《剑南诗稿》,在《对酒》诗中写道:“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可见当时樟树的酒已很有名气了。
宋代临江郡,也叫清江县,有两种名酒,分别为芗林秋露、玉井秋香。两种名酒均为当时清江县人向子諲所制,他极喜饮酒,连其词集都名为《酒边词》。
|樟树市博物馆内,娄源隆酒坊复原图。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四特酒的名字,要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娄德清与陈源茂合伙在樟树镇开了一家酒坊,名“娄源隆”,后拆伙由娄德清一人经营。
民国初年,娄源隆、陈源茂、娄万成等七家合股经营酿酒作坊,之后又由娄源隆独营。
酒坊创南北合一的酒型,与当地土酒工艺相合酿造,并巧为勾兑,生产出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色、香、味俱全的特型白酒。
“四特”酒一名,首先是娄源隆的分店“集义”为显示它的酒好,在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称“双特”。结果,另一家分店不甘示弱,则贴上四个“特”字,以示它的酒更好,后来娄源隆生产的酒便以此命名。
娄源隆的四特酒,除了酒型独特而畅销不衰外,同时也是以信誉取胜。市场紧俏时,他的酒不马虎出店,不随意提价。生意不景气时,也保持酒质不变,从不降价,因而获得很高信誉。
有一首诗,对四特之“特”评价是:“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类灵芝。”
|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专家团队品尝四特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中)评价:工艺的特殊和复杂性,使得四特酒即使只用大米一种原料,都有着丰富的香气和滋味。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四特酒从1963年开始,多次蝉联江西省名酒和优质酒,后又升级为部优、国优,并且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樟树酒业的发展可以说与樟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赣江在冲出峡谷后进入清江盆地(樟树是清江盆地的核心地区),水流变缓、河道变宽,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人类在此聚居的首选之地。历来樟树就是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重要商贸之所,加上樟树人民蕴育特有的包容和好客精神,从而助推了樟树酒业的发展和繁荣。